近日,湖北省建始县花坪烟叶收购点人来人往。与往年不同,今年烟农们送来的不再是紧实捆扎的烟把,而是一筐筐松散整齐的标准小捆。烟叶被一一拆散、摊开,专业分级员手持工具,逐片检验、定级……这标志着建始县白肋烟“散叶收购”新模式正式落地。

烟农排队等待烟叶上称。谭丽雯 摄
从“捆扎”到“散叶”:小改变驱动大升级
过去,白肋烟收购多采用“扎死把”模式,烟叶被紧紧捆扎成把,不仅难以查验内部质量,还容易因遮挡导致等级误判。建始县今年试点的“散叶收购”,通过“前置服务+现场精分”的方式,实现从形式规范到精准定级的跨越。
“我们不是等到烟叶送到站里才开始把关,而是提前入户,指导烟农做好初分预检。”花坪烟叶收购站的技术员介绍。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烟农剔除青杂烟叶,指导他们按部位、等级初步分类,再打成易于拆解的小捆。
“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我们心里有底,交烟也更有信心。”一位刚完成初分打包的烟农感叹道。

技术员入户指导白肋烟散叶分级。马驰淋 摄
“阳光检验”:公平看得见,烟农更放心
在收购现场,烟叶被逐一拆散、摊平,专业分级员依据国家标准逐片检验。整个过程公开透明,烟农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
“所有烟叶都在‘阳光下’检验,好坏一目了然。”一位正在交烟的烟农坦言,这种透明化的操作不仅提升了烟农的信任度,也从制度上杜绝了不公平现象。
花坪烟叶收购站站长朱清晶表示:“散叶检验能最大程度避免劣质烟、混杂烟蒙混过关,确保每一片烟叶的等级判定都准确无误。”

花坪烟叶收购站站长现场指导初步分级。谭丽雯 摄
效率提升:“小捆打包+散叶检验”流程更顺畅
除了公平与质量,效率也是“散叶收购”的一大亮点。前期标准化的小捆打包,让运输、交接环节井然有序;而现场散叶检验则摆脱了拆捆的繁琐,分级员的检验速度明显提升。
“以前拆一把验一把,现在摊开就能看,效率高多了。”一位分级员边检验边说道。整个收购流程更加简洁高效,不仅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人力与运营成本。
从“捆扎定型”到“散叶精分”,建始县这一收购模式的变革,看似是形式上的调整,实则是产业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从“事后把关”转向“全程服务”,从“粗略估计”升级为“精准检验”,构建了一个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进一步激发烟农的种植积极性。
“这一模式既保留了散叶检验的质量优势,又通过流程优化解决了效率问题,为烟草产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评价道。
下一步,建始县局将继续完善“散叶收购”模式,细化服务流程,提升检验精准度,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shltgy.com/article/71512.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