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备升级的“物理变革”到数据驱动的“化学效应”,从被动防御的“质量管控”到主动预判的“质量智控”,红辽公司营口卷烟厂正以系统思维推进质量管理再升级。
新时代号角催人奋进,新征程浪潮奔涌向前。当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红辽公司营口卷烟厂始终锚定国家发展方向、响应行业号召,将质量管理视作企业行稳致远的 “生命线”。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卷烟生产历史的工业企业,营烟在 “十四五”期间持续擦亮自有品牌系列卷烟的品质招牌,稳步提升合作生产品牌的质量稳定性,精准锚定数字化转型浪潮,以“打造具有红辽公司特色智能卷烟工厂”为目标,借技术改造契机,为质量管理工作搭建起坚实高效的硬件“舞台”,让品质提升有了硬核支撑。
期间,制丝项目群通过拆除老旧装备,引进先进工艺设备,构建了“一头两身一尾”的制丝生产线,以提升产品生产高效性、紧密性、稳定性;全面改造制叶丝线和制梗丝线,完成切片机、松散回潮机、滚筒薄板烘梗丝机等十余个关键工序设备升级和更新,进一步满足品牌精细化加工要求,从“内在”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卷包、滤嘴、仓储等部门新引进柔性装箱系统、在线外观检测装置、滤棒立体库以及成品密集库等设备,有效提升过程质量保障能力。
信息化项目群落实行业一体化平台要求,高质量推进厂级数据汇聚平台,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夯实现场管理基础,升级完善系统架构。通过技术手段,依托MES系统接驳制丝集控系统、原料高架库系统、香糖料配套系统与设备控制执行层,实现质量检测与生产过程的“齐套批次”信息精确关联和质检信息管理。这一全流程信息传递机制,构筑起从技术中心配方标准制定到车间生产执行的全链路防差错体系,成为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核心屏障。同时,系统实现各环节数据实时留存、可查可溯,真正构建起“生产有记录、过程可追溯、责任能界定”的数字化质量管控闭环,确保了各环节有“数”可依、有“据”可查。
在数字经济重塑产业格局的当下,数据已成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与战略级资源。“十四五”期间,营烟通过项目化管理、数据分析小组竞赛、BI数据可视化竞赛等活动发掘数据资源,以技术赋能激活沉淀于各系统的数据资产,成功构建起“数据驱动决策”的生产新范式,为质量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我们正将海量生产数据转化为质量改进的‘精准导航’,推动决策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深度跨越,让每一组数据、每一比特信息,都成为提升产品一致性与工艺稳定性的关键支撑。” 作为营烟自主培养的CDA数据分析师,质量管理科技术骨干不仅深度参与“数字化、流程化梳理专班”建设,更在质量域牵头攻坚“批次质量追溯”与“过程质量管理”两大核心任务,以专业能力破解数据价值转化难题。
质量团队以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及上级部门要求为根本遵循,以技改后最新工艺流程图为核心工具,系统梳理数据底层来源、关联文件制度与配套表单,为质量管理工作构建起清晰、规范、可落地的行动框架。正是在数据赋能与精准管控的双重加持下,自有品牌卷烟品质与合作生产水平同步提升,连续多年在国家烟草专卖局质量抽检中稳居前列。
在硬件设施迭代升级与数字化体系深度赋能的双重支撑下,营烟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工作,构建了“工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三级联动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量管控逻辑从“事后应对问题”向 “事前预防风险”的根本性转变,为品质稳定筑牢全层级防线。并通过启动质量域防差错建设专项工作,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制定整改措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参与改进”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素养,营烟打通质量管理壁垒,通过联合各生产部门共同开展“质量铸荣耀,知识促卓越”主题质量知识竞赛。竞赛通过初赛、复赛多轮比拼,不仅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更帮助员工系统巩固质量专业知识,推动质量理念从“认知层面”向“实践能力”转化,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注入了鲜活动能。
站在发展新坐标上,营口卷烟厂将持续深化“数字赋能+精益管理”双引擎模式,在绿色生产、全流程追溯等领域继续深耕,以“质”图强,让品牌的金字招牌在数字化浪潮中愈发闪亮,续写生动篇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shltgy.com/article/71516.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