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六姊妹》火了之后,来九龙岗的游客是一天比一天多,我们这小店的生意也跟着水涨船高!”在淮南市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的张伟烟酒商店里,店主张伟一边麻利地给游客打包特产,一边笑着介绍。这家扎根街区十余年的小店,不仅见证了九龙岗从宁静小镇到文旅热土的蝶变,更在文旅东风的吹拂与多方助力下,实现了从传统烟酒店到特色零售终端的华丽转身,成为街区里一道亮眼的“烟火风景”。

张伟烟酒商店的十年经营路,是张伟两口子与九龙岗相互陪伴的时光印记,更是小镇发展变迁的生动缩影。“2014年我和爱人揣着攒了好几年的积蓄,在南门街租下了这个十几平米的小门面,当时就想着能守着一家小店,安安稳稳过日子。”张伟的思绪飘回初开店时的场景,那时的九龙岗还带着老工业小镇的沉静,街头多是熟稔的邻里街坊,店铺客源也以周边居民为主,“每天开门就是整理烟酒、接待老顾客,卖得最多的是本地香烟和日常副食,营业额就像门前的街道一样,平稳却少了点活力。”

这份平淡在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启动打造时悄然改变,而电视剧《六姊妹》的热播,更让这座藏着老淮南记忆的小镇彻底“出圈”。复古的红砖建筑、斑驳的工业遗迹、充满年代感的街巷布局,吸引着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曾经安静的南门街变得热闹非凡,举着相机打卡的游客、探寻历史的研学团队、体验民俗的家庭游客……源源不断的客流,让张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文旅”二字的力量。“那时候每天闭店后,我和爱人都会坐在店里算账,看着营业额一天天往上走,激动得睡不着觉。”但让张伟更动容的,是看到家乡重新焕发活力的模样,“小时候常跟着父母在街区里逛,后来小镇渐渐冷清,现在又热闹起来了,走在街上能听到各地口音,心里特别自豪。”
客流的激增让张伟看到了新的商机,但去年街区改造的消息也曾让他犯过难。“当时店里刚攒下些固定客源,一听说要搬迁,我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既担心老顾客找不到新店,又怕错过文旅发展的好时机。”张伟坦言,起初的犹豫在街道工作人员上门讲解改造规划后渐渐消散,“他们说改造是为了修复老建筑、完善配套设施,让街区既能保留历史韵味,又能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我一想,小镇变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才能长久,这点牺牲算啥?”

搬迁过渡期间,张伟两口子在街区周边找了个临时门面,虽然面积比原来小了一半,装修也简单,但夫妻俩始终没放松对经营的要求:每天早早开门打扫卫生,把商品摆得整整齐齐,遇到游客问路耐心指引,甚至主动推荐街区的打卡点。“很多老顾客知道我们搬迁后,特意绕路来照顾生意,还有游客因为我们的热情推荐,成了回头客。”这份坚守离不开淮南市烟草公司一直以来的指导帮助。
得知张伟烟酒商店想借文旅热潮拓展业务,淮南市烟草公司迅速制定了针对性的终端帮扶方案。从店面形象提升到商品结构优化,从经营技巧培训到数字化工具引入,帮扶措施细致又实用。在商品结构优化上,客户经理更是下足了功夫。考虑到游客的消费需求,他们不仅帮张伟对接了淮南本地特产供应商,确保牛肉汤速食装、焦岗湖咸鸭蛋、八公山豆腐乳等产品的品质与价格优势,还指导他设置了“文旅特色专区”。

更让张伟感动的是,淮南市公司还定期组织零售户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讲解文旅场景下的经营技巧,从服务礼仪到应急处理,从库存管理到营销策划,全方位提升店主的经营能力。“有一次遇到游客对特产口味有疑问,我按照培训时学的沟通技巧,耐心介绍产品的制作工艺和特色,最后游客不仅买了特产,还加了我的微信,后来又介绍了朋友来买。”

如今的张伟烟酒商店,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简陋的小门面:店内地面一尘不染,“文旅特色专区”人头攒动,墙上挂着的“二星零售终端”牌匾格外醒目。“这牌匾不仅是对我们经营的认可,更是对九龙岗文旅发展的见证。”张伟指着牌匾,语气里满是自豪,“以前总觉得开店就是养家糊口,现在才发现,我们的小店也是九龙岗文旅的一个窗口。游客走进店里,买的是烟酒特产,感受的是淮南人的热情,了解的是小镇的历史文化。”
谈及未来,张伟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们打算按照烟草公司的建议,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九龙岗文创产品和特色小吃,让小店更有文旅氛围。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提升服务质量,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游客,把这个‘文旅窗口’经营好,不辜负九龙岗文旅发展带来的好机遇,也为小镇的文旅事业添一份力。”
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因文旅而焕发新生,而像张伟烟酒商店这样的小店,在淮南市烟草公司的帮扶下,借着文旅东风实现了经营提质,共同书写着小镇发展的新篇章。正如张伟所说:“小镇给了我们生意兴隆的机遇,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小镇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shltgy.com/article/71498.html











发表评论